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政策历程

发布日期:2023-05-18
点击: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以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为主的阶段1978年以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我国全面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方针,进行工业和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六五”开始,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对零部件企业进行有计划的技术改造,同时根据需要进行技术引进和关键设备引进。到“十四五”期间,汽车零部件重点任务补短板、锻长板,打造安全可控产业链体系,加强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攻坚产业短板问题,抵御“卡脖子”风险。

六五规划(1981-1985)对零部件企业进行有计划的技术改造。

七五规划(1986-1990)通过技术改造,建立具有80年代水平的50个汽车零部件专业化企业和26个研究所(室)。在此 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不但能基本满足国内装车、维修需要,而且一些零部件产品也进入了国际市场。

八五规划(1991-1995)对已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较好、已为轿车配套、军工企业为汽车配套较好的30多家零部件企业进行了统筹规划,并规划能有50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小型巨人”企业。

九五规划(1996-2000)轿车关键零部件在同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5%以上的或国内空白的20多种产品,国家支持其向经济规模的目标发展。另外,对其它30多种汽车关键零部件,国家也将给予适当的支持,使一批企业能迅速扩大产品规模、提高产品水平,并以此为目的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

十五规划(2001-2005)培育5--10家初具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大型企业集团,关键零部件前3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零部件出口产值占其总销售额的20%。

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重点研发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关键技术,促进节能环保机车的产业化。

十二五规划(2011-2015)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的完整工业体系和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中国品牌核 心关键零部件的自主供应能力;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和器件,其当地配套率达到60%以上。

十四五规划(2021-2025) 产业链、供应链基本实现安全可控,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要实现重大突破,部分关键技术要且备国际意争的优垫国际产能合作要持续深化要形成批且有较强综合国际意争十的中国企业和产业集群。若干零部件企业集团进入全球前10强。


本文网址:

相关标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宝应县润扬汽车配件厂   All Right Reserved. 专业从事于 汽车钣金件,汽车冲压件,汽车零部件 , 欢迎来电咨询!
技术支持: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